弟子規簡說(28)


   
讀書法 有三到
    心眼口 信皆要
    方讀此 勿慕彼
    此未終 彼勿起
    寬為限 緊用功
    工夫到 滯塞通
    心有疑 隨札記
    就人問 求確義


    我們是否感到納悶,為何自己已經很用功了,卻老是不長進,常常落在人後呢?是不是自己天分不夠,還是讀書的方法需要改進呢?每個人的天分本來就不同,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。但是,如果能掌握好的方法,和積極的態度,學習必能事半功倍。這段《弟子規》裡告訴我們讀書常要留意的方法,雖然常常聽到,卻是容易疏忽而不能堅持到底。現在就讓我們靜下心來,好好體會這些方法吧!
    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,就是「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」,這三到都要實實在在地做到。讀書時,正在讀這一段,就不要想到別段;這段還沒讀完讀通,不要因為沒有興趣,失去了好奇心,就跳到另一段,而東翻西閱,不肯定下心來,按部就班地讀完。
讀書時,要有規畫,讀一本書或一門功課,要有比較寬裕的期限。但是不能因為時間有餘裕,就等期限快到了才開始讀,一急之下反而耽誤事情。所以一規畫好,就要趕緊用功,遇到滯塞難通的地方,更要專心研究,只要工夫到了,自然就能通達了解!這正是所謂「書讀千遍,其意自現」。有疑問的地方,經反覆思考還不能了解的話,就用筆把問題記下來,向有關的師長請教,一定要得到正確的答案才可放過。
   「讀書法,有三到,心眼口,信皆要。」「到」是到達的意思,三到就是讀書時,心、眼、口都一起用到讀書這件事情上。「信」是實實在在的意思。肯用心思惟、肯用眼睛專注書中的文字,肯用口清楚地念出字音來,這就是實實在在地心到、眼到、口到了。
「方讀此,勿慕彼,此未終,彼勿起。」無論讀那一本書,一定要從頭到尾按順序看過一遍,如果只是亂翻幾頁,摘錄幾段,對於整本書的精義,就會茫茫然而不知其所指了!清朝平定太平天國之亂的曾國藩先生,他讀書有個習慣,所謂「桌上不可多書,心中不可無書」。書桌只擺一本現在要讀的書,則注意力全都會集中在這本書上。有很多人,書桌上擺滿了要讀的書,這本讀了幾頁,又翻翻那一本,那本掀了幾章,又換另一本,兩個小時下來,每一本書都翻過了,好像擺地攤一樣,通通攤在眼前,結果沒有一本是讀完的。古今善於讀書的人,一書在手,通本讀完,正是把握住「方讀此,勿慕彼,此未終,彼勿起」的讀書原則。
   「寬為限,緊用功,工夫到,滯塞通。」一般人常犯「緊為限,寬用功」的毛病,把功課排得密密麻麻,無法專心用功,又懷著應付的心態,因循拖延,最後草草交代,就談不上什麼工夫了。所以「緊用功」告訴我們一開始就要全力以赴,不要再拖延等待了!遇到困惑不了解時,不必苦求強記,要從容涵泳,今天研讀幾遍,明天研讀幾遍,心中常常思惟不忘,時間一到,便有豁然通達的光景。因此,讀書好比「煎藥」一樣,一開始要用大火煮才能滾沸,接著就必須用小火慢慢熬煉,藥材的藥性才會滲到湯液裡,發揮出藥效。
   「心有疑,隨札記,就人問,求確義。」「札」,原是短薄的木簡,猶如現在的小紙片。用小紙片把心中的疑惑記下來,一方面提醒自己反覆思索,一方面可以很明確地向人提問題。古人常用這種工夫,所以學問扎實而不膚淺,值得我們效法!
    老生常談的方法往往是我們容易疏忽的,當我們讀書的成效不彰時,就讓我們試試上面的方法吧!

回弟子規全文

總    敘 父母呼 冬則溫 事雖小 親所好 親愛我 親有過 親有疾 兄道友 或飲食 稱尊長 長者立 朝起早 衣貴潔 緩揭簾
將入門 凡出言 見未真 見人善 聞過怒 凡是人 己有能 人不閒 凡取與 待婢僕 同是人 不力行 讀書法 房室清 非聖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