弟子規簡說(20)
聞過怒
聞譽樂
損友來
益友卻
聞譽恐
聞過欣
直諒士
漸相親
無心非
名為錯
有心非
名為惡
過能改
歸於無
倘揜飾
增一辜
每個人都會有過錯,要用什麼態度面對過錯,才能進德修業呢?
聽見人說我的過錯就生氣;稱讚我就高興,這樣,不好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多,真誠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們在一起了。
如果聽到別人稱讚我,先自我反省,深怕自己沒有那些優點,只是空有虛名。當聽到別人批評我的過錯時,心裡卻歡喜接受。那麼正直誠實的人就越喜歡和我們親近。
不是有心故意做錯的,稱為過錯,若是明知故犯的,便是罪惡。
不小心犯了過錯,能勇於改正,就會越改越少,漸歸於無過。如果故意掩蓋過錯,那反而又增加了一項掩飾的罪過了!
「聞過怒」,每個人都希望在他人心目中是優秀,受人尊重的。當聽到別人批評我的過錯,為了維護好的形象,就很容易產生憤怒。「聞譽樂」,如果聽到他人的稱讚,不知不覺就高興起來。所謂「忠言逆耳」一點不錯,朋友忠實的勸告,往往不容易聽入耳裡。這個盲點自己若不察覺,那麼用甜言蜜語討人喜歡的壞朋友,就會圍繞在身旁,姑息我們的過錯,顛倒是非。那些肯給我們忠告的益友,又怎麼願意接近我們呢?所以說是「損友來,益友卻」。這樣「聞過怒,聞譽樂」的人,很容易淪為吸毒、夜歸、打架、飆車的一群,損害身心,誤入歧途,甚至犯下大錯而後悔莫及!
想在進德修業上獲得實益,必須針對自己的過錯,不斷地改進。「聞譽恐,聞過欣」,聽到人家聲聲的讚美,先不要太得意,心裡要先省察一下「自己真有這麼好嗎?」當有人指出我們的過失,也別一聽就皺眉不悅,要學著虛心接受,並且由衷感謝。這樣「直諒士,漸相親」,所謂物以類聚,那些正直誠信的朋友,就樂於和我們交往,自己也會得到更多的益處。
《左傳》說:「人誰無過,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」從小到大,那個人敢說自己沒有過錯呢?「無心非,名為錯」,不是故意去犯的過錯,例如不留意得罪人了,或者不小心踩死一隻螞蟻等,這算是無心的過錯。如果是處心積慮做壞事,那就罪惡了。把「進德修業」當做人生第一大事的人,就得時時警覺當下這個念頭是否偏差了,然後選擇對的去做,才不會一錯再錯,陷入罪惡的深淵,無法自拔。
「過能改,歸於無」,自身的作為有重大的過失而遭到別人無情的辱罵時,要能勇於面對,先承認自己有過失,再檢查自己是不是有心違犯。能夠這樣「提高警覺」,才能避免重蹈覆轍。改過遷善就像天上的烏雲散盡後,必有雨過天青的美景。「倘揜飾,增一辜」,揜,是掩飾的意思。如果犯了過錯,卻故意掩飾,就如沾了墨漬的白布,愈是用力清除,愈造成污點的擴散,失去了白布潔白的本質。
東晉時,有名的「周處除三害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。故事中除了猛虎和大蛟二害外,最難除的第三害反而是周處本身。他平時不務正業,為非作歹,危害地方。起初他自己不知道被列為三害之一,後來知道了,就很慚愧,決心改過,不只除了猛虎大蛟,更拜師求學,從軍報國。周處「過能改,歸於無」一發覺自己的罪狀,決不掩飾,立刻拜師改過自新,這真是大智慧大氣魄啊!
要如何塑造全新的自己?「改過」是一把利器。要改過,必須先覺察過錯,然後聞過而心生歡喜,有了知過能改的勇氣,願意幫我們改掉過失的忠告良言,自然蜂擁而來。那時,在聖賢的大道上,必然愈走愈光明!
回弟子規全文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