弟子規簡說(23)


   
人不閒 勿事攪
    人不安 勿話擾
    人有短 切莫揭
    人有私 切莫說
    道人善 即是善
    人知之 愈思勉
    揚人惡 即是惡
    疾之甚 禍且作
    善相勸 德皆建
    過不規 道兩虧


    他人有事,忙得沒有空暇,就不要再找事攪亂他。對方身心很不安定,我們就不再用閒言語干擾他。別人的短處,絕對不要揭露出來。別人有祕密不想讓人知道,我們就不要說出來。讚美別人的善行,就等於是自己行善,因為對方知道了,就會更加勉力行善。宣揚別人的過惡,就等於是自己作惡一樣。如果過分地憎惡,就會招來不必要的災禍。行善能相互勸勉,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。有了過錯而不互相規勸,雙方都會在品行上留下缺陷!
   「人不閒,勿事攪;人不安,勿話擾。」有一次子張請問老師孔子說:「一個知識分子怎樣才能做到通達事理呢?」孔子回答說:「資質正直而且愛好正義,能夠察言觀色,並且謙卑待人。這樣在各種團體中一定通達無礙!」當我們忙得不可開交時,最怕別人不必要的干擾。心裡有事擔憂不安,多麼希望靜下來,想辦法解決,這時若有人在旁講多餘的言語,反而是忙上加忙,無補於事。所以,多察言觀色,多為對方著想,不以自己的方便,或為滿足一吐為快的私心,而增加他人的痛苦,這便是一種仁慈的涵養,也是暢通人際關係的法寶啊!
   「人有短,切莫揭;人有私,切莫說。」揭發別人的缺點或秘密,有傷厚道,會損及陰德,帶來禍害。古人說:「凡一事而關人終身,縱然確見實聞,不可搬上口邊;凡一語而傷我厚道,雖然閒談酒謔,應謹慎不要溜出口。」確應謹記。
「道人善,即是善,人知之,愈思勉。」他人行善,我們廣為宣揚,聽到的人,會見賢思齊,當事人也因讚美而愈發積極行善,風俗自然就變得更純樸善良了!
   「揚人惡,即是惡,疾之甚,禍且作。」《論語.泰伯篇》裡,孔子說:「一個失去仁心而作惡的人,如果過分厭惡他,使他受不了,他的情緒就會被激怒而變本加厲,造成更嚴重的後果。」平時謹言慎行,養成隱惡揚善的習慣,不僅可以避開禍害,更有助於風氣的敦厚。
   「善相勸,德皆建;過不規,道兩虧。」好友有了過錯,若姑息他的過失,就失掉「以友輔仁」的道義,使好友陷入過錯的泥淖裡無法自拔。但規過的方法也要講究,所謂「忠告而善道之,不可則止。」怕好友受到損害應誠心誠意提出勸告,並善加誘導。如果好友一時無法聽從,就先暫停規勸,留住這分友誼,等待適當的時機再來挽回。
    朋友的勸諫,可幫我們掃除心裡的盲點,才有機會糾正過錯,也唯有在一次一次的改過中,才能琢磨淬礪出完美的人格來。

回弟子規全文

總    敘 父母呼 冬則溫 事雖小 親所好 親愛我 親有過 親有疾 兄道友 或飲食 稱尊長 長者立 朝起早 衣貴潔 緩揭簾
將入門 凡出言 見未真 見人善 聞過怒 凡是人 己有能 人不閒 凡取與 待婢僕 同是人 不力行 讀書法 房室清 非聖書